據(jù)介紹,清河站老站房始建于1905年,與京張鐵路同期建造,其結(jié)構(gòu)為單層磚木結(jié)構(gòu)。建筑面積約為336平方米,2017年10月完成第一次平移84.55米,至站房臨時存放位置。
今年2月21日,百年京張鐵路清河站老站房二次平移工程正式開工。此次平移距離約為274.81米,最終將老站平移至清河站東南角位置。歷時整整10天已順利平移到位,下一步將進入修繕階段。
揭秘老站二次平移的三大難點
1、平移距離長,偏移風險大
清河老站房平移距離約為274.81米,是第一次平移距離的3倍多,采用4臺油泵千斤頂沿著4條提前預制軌道進行牽拉的方式進行,每次牽引距離為20公分。
為防止牽引施工過程中偏移、脫離軌道的情況發(fā)生,清河站施工技術(shù)人員決定讓老站房分“三步走”,分別在平移92米、184米、274米位置外設置預埋件,裝置油泵千斤頂,經(jīng)過三次牽引最終完成老站房的“二次搬家”,到達“居住地”。
2、平移軌道下均為回填土,沉降風險大
老站房自重高達700噸,平移軌道下方地面均為回填土,沉降風險大。清河站施工人員在軌道鋪設前將路面夯實,同時,在平移過程中應用水準儀、全站儀等測量設備,每隔1小時觀測一次沉降值,嚴格確保沉降值處于1厘米安全沉降范圍內(nèi)。
3、老站房自重超過地下頂板極限承載力
清河老站房平移路線正好穿過設計規(guī)劃的京張高鐵清河站地下停車場頂板部分區(qū)域,700噸的老站房重量已超過地下頂板的極限承載力,如果直接穿過,將對地下工程造成破壞。清河站施工人員研究采取在地下頂板區(qū)域上方架設鋼結(jié)構(gòu)進行加固,然后鋪設平移軌道的辦法,避免老站房重量通過軌道直接傳導到地下頂板上,保證老站房順利平移施工。
清河站的前世今生
100多年前,京張鐵路沿線十余座站舍的崛起開辟了中國人自行修筑鐵路的歷史。清河車站作為京張鐵路一座三等小站,因建于海淀清河鎮(zhèn)而得名。
1905年,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先生曾在此勘測、施工、驗收。
1912年9月8日,孫中山先生曾于清河站下車視察京張鐵路。
清河站房為中西合璧風格的6柱5間式建筑,中間3間為候車室,外部為券門;兩側(cè)及候車室后方為站長室、電報室、雜役室。站房南北兩側(cè),各有一塊嵌墻豎匾,上書“清河車站”四個描紅楷體字。這兩塊站匾與老站房同歲,看上去古樸、滄桑。
新中國成立以后,清河車站站房開始改造,三處拱券添加了門窗等物,南側(cè)向西接出了一間房屋,屋頂上的鐵瓦被更換成了彩鋼板。
時至2014年,老站房的三處券門已被封死一個,另外兩處改為售票窗口。
2016年,因升級改造,清河站停辦客運業(yè)務。
2022年冬奧會將在北京、張家口舉辦,用于溝通兩地的京張高鐵的修建,也開啟了清河站老站改造的序幕。
面對新老站房交替,對百年老站的平移保護受到各界專家人士的廣泛呼吁,同時也受到了清河站鐵路建設者的極大重視。
2017年5月25日,海淀區(qū)文委將“清河車站”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,清河站規(guī)劃建設之初也研究制定了對老站房的平移保護方案。
2017年10月1日,清河站施工人員給老站房穿上了“鐵背心”,開始對老站房進行第一次平移,歷時整整3天,平移距離84.5米,進行“暫住”。
2019年春節(jié)后的這次平移,一百多歲的清河老站再次安坐在設計施工人員為其量身打造的“小火車”上,二次“搬家”274米,進行永久性“居住”。